close

中國時報【郝至順】

今年清明時節,我會遵循父母親留下遺規,親手烹飪,藉此遙祭遠祖、三代與父母,讓「擲筊」都成了「聖筊」,讓金帛灰燼隨風捲起,讓遠祖、三代與父母都能含笑。

三十多年前讀余光中的〈鄉愁〉:「小時候,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,我在這頭,母親在那頭;長大後,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,我在這頭,新娘在那頭;後來啊,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,我在外頭,母親在裡頭,而現在,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」。那時的我,雖然懵懂,但已能體會其中的意思,四十多年後,當父母親先後辭世,每次讀到這首詩,尤其是清明時節,或者是每年父母親冥壽的時候,我總是暗自啜泣,久久無法自已。讀大學時,每逢清明,剛好是學校放春假的時後,我都會回到中興新村的家,在清明節時協同父母親在家裡設下香案,將母親親手準備的供品擺上,一同與父母親遙祭列祖列宗,除了祈求先人羽化登仙,逍遙萬年,也能賜福我們後世子孫增福納慧,平安吉祥。

祭拜之禮數

在祭祀的過程中,我父母親曾說道「在我們蘇北,根據前人的說法,祭拜往生的先人,最好要用熱食,除了表示我們後人最大的敬意與誠意,拜請先人們回來,還能聞到食物的香氣並且也能享用,先人們享用過的供品已無飯菜香氣,一定要回鍋加熱後再吃」,當時少不更事的我,還心存疑惑,後來在父母親的指點下,經過多次的驗證,果然先人們食用過的飯菜,如果未即加熱我們再食用,魚肉無味,飯無米香,就連盛滿水酒與熱茶的玻璃杯,細看之下,也少了一些,再經過父母親低聲祝禱,用兩枚硬幣代替「擲筊」,果然也都能很快的擲出「聖筊」,等儀禮完成之後,飯菜再稍事加熱,當我們食用時又回復到原有的色香味。

父母親也說「供奉上人亡魂的菜飯,不可粗魚笨肉,雞鴨魚肉也不宜整隻大塊連盤供奉,烹煮時不但要清淡,還要保有香氣,比如說魚吧,最好選用鯉魚,與『禮』字同音,表示子孫最深的禮敬,豬肉在我們家,已用『獅子頭』代之,更顯精緻細膩,但也只能以清湯煮過,至於陰曹地府大概少有陽世間青菜蘿蔔,也可以稍加烹煮,保有原有清香,供飯要用白米飯,水酒可用清酒,茶水一定要現沖現泡,三代尚考先人名諱,故而各奉其位,三代以上概以列祖列宗牌位代之」,直至今日我還清楚記得祭拜上人亡魂應有之禮數。

隨後父母親會在院子裡,找一塊沒有草木的地方,再將買回來的金帛燒給先人,父母親也告訴我「燒金帛的時候,一定要誠心,不停的禱告,拜請先人們取用,如果金帛燒到末了,茍能遇有旋風,金帛灰燼隨風捲起一衝上天,代表先人們已來取用」,當時的我,沒有太敏感注意,然而這幾年春節、清明,抑或中元時,我在燒金帛時,一定會不停的禱告,請先人們取用,並且特別留意當時的風速、風力與風向,有好些時候,地面平靜無風,還真是充滿神蹟,突然一陣旋風,金帛灰燼隨風揚起,我心中霎那間總是充滿莫名的感念與感動。

父母親也曾告訴我「祭祖至少要設三代祖先稱謂與靈位,三代以上超過四十、五十年以上,因為先人早已轉世投胎,即位列遠祖」,現在想來,父母親對我身傳教言,除了維護祖上傳統禮俗,又能合乎人倫義理。

灰燼隨風起

記得母親臥病的前幾年,每逢清明我都率妻兒回家,陪同父母親一道祭祖,有一年母親準備了各式祖地菜餚當成供品,熱騰騰的端上供桌,她老人家不經意的與我說道「今天我和你爸還在,年節、清明時還會準備飯菜祭祖,只怕將來我們走後,你們兄弟各自成家立業,各忙各的,這些恐怕都已不可得」,當時只覺得父母健在,少了強烈的感受與直覺上反應,一切都是多慮,自然也沒多想。二十多年來,我突然驚覺,父母親當年的話言猶在耳,父母親在世時,我曾為他們煮食,但他們過世後,我卻從未親手烹煮過一桌供食禮敬父母,午夜夢醒,我未能從父母的行言身教中,學得一二,不孝如此,自己有說不出的羞愧與自責。

我一直教導自己的兒女與學生,尊重傳統禮俗,傳承固有文化,這樣國家社會才會充滿和諧圓滿,而一個有文化、深度的民族,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。「大孝終身慕父母」,轉眼今年的清明節又將到來,我清楚記得,母親生前的遺言,我豈能讓父母親在另一世界,感到失望與遺憾,而自己又豈是一個不孝了得。今年清明時節,我會遵循父母親留下遺規,親手烹飪,藉此遙祭遠祖、三代與父母,讓「擲筊」都成了「聖筊」,讓金帛灰燼隨風捲起,讓遠祖、三代與父母都能含笑,讓「這頭與那頭」、「外頭與裡頭」都能跨越時空,神魂相交,心靈感應,捎來訊息,也讓先人們知道後繼有人,讓清明禮俗文化傳承到永遠。



8424DC4AF704168E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ethshaya660 的頭像
    bethshaya660

    侯运欣的部落格

    bethshaya6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